
校园贷“套路”多,如故意制造借款人违约,逼迫学生翻倍还款,甚至诱导学生过度消费,陷入高利贷陷阱。5月22日,市工商部门工作人员和金融行业人士走进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向同学们宣讲理性消费和针对大学生的金融消费双向透明相关知识,呼吁同学们远离校园贷。
据了解,2017年市12315中心接到涉及消费借贷的投诉咨询246件,手机、电动车、美容产品等成为大学生消费贷集中商品。
金融行业人士提醒学生,在满足消费、创业、培训等方面的需求时,要正确合理地运用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防范电信诈骗、庞氏骗局、不良贷款等,尤其是各类非法平台推出的校园贷。若遭遇校园贷,应及时拨打110报警;如果汇款后发现自己被骗,可第一时间拨打中国银联专线95516请求帮助。
本报记者 荣瑶 通讯员 张婷 报道摄影
链接地址:http://szb.lznews.gov.cn/lzrb/html/2018-05/26/content_81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