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7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尚志教授应邀到浦京集团开展了题为《数学爱我们》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讲座在浦京集团东环校区第4教学楼4阶4教室举行,由秦小云副校长主持。各教学单位的院长(主任)、教学副院长(副主任)、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及部分骨干教师共300多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李教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开始他的讲座,以他亲身的体验传授了如何从具体的故事开始,寓情于教,将枯燥、复杂的数学问题变成简单易懂的数学公理和定理。李尚志教授告诉我们,要教好一门课程,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和提炼,并且在课堂中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一名好的教师要坚守一个良心的底线,用自己的责任心和知识素养来做好各种上课准备,并且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特定的场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而不忘、学而不烦。最后,他用自身收集的生活故事现身说法,解释了“峨眉山的佛光”形成的数学原理、用正弦波的叠加解释 “乐音的频率”为什么是12个半音,并引导学生怎样模拟不同乐器的声音等等,把整个讲座推向了高潮。
本次讲座旁征博引,引用了张三丰教太极“无招胜有招, 通过有招学无招”、“建构主义”、“孔子实践教学”、“白居易写诗,金庸武戏文唱”、毛选、华罗庚等 “认识指挥实践”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让我们看到了一名国家级教学名师所具有的渊博知识和高深的洞察能力。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需要不断的积累、积淀和总结思考,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
李尚志教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非数学类专业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数学会理事、安徽省数学会秘书长、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受国家教委表彰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9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得票率在获特等奖的所有获奖者中排名第一;2003年9月教育部授予的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00名获奖者之一;三次主持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