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文昌校区4B509开展了第二期课程思政工作坊主题研讨活动,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志波、副院长周桂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刘莹及教师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由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坊负责人雷彩教授主持。

“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课程大纲”是本次研讨的核心内容。雷彩首先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大纲审核发现的问题为导引,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汇集好的课程思政元素,建好“课程资源库”;二是课程思政的切入点要更加明确,做到思政切入点与教学内容对应;三是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方式要更加多元化,可以以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小组PPT展示分享、课后或课上测评、课后作业、撰写议论文等方式,将思政元素进课堂落到实处;四是打造混合式课程,充分运用线上资源,让学生通过更加多元的渠道学习课程思政的内容。
随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研室的林业锦博士和郑元英博士作为教师代表,谈了自己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并分享了自己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实践体会。林业锦老师认为,就《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而言,其内容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很多课程思政元素,但这些元素在写进教学大纲时需要进一步凝炼。郑元英老师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课与中国文化紧密相关,“四个自信”是我们融入课程思政非常好的切入点。其他教师代表也就编制课程思政教学大纲、丰富课程思政融入方式、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陈志波在总结发言时强调,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把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将本专业育人要求和思政元素细化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避免“硬融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包含了明确的思政元素,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突出“国风”二字,将家国情怀自然融入课堂之中,同时要通过认真利用多种资源,开发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来加强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建设。
本次课程思政工作坊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也为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学院将继续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坊系列活动,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课程育人效果及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