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秉承“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理念,深化学校“校市相融、校企合作”办学特色,积极探索和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新机制,推进产学研创一体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主要举措包括:
一、加强顶层设计,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经过多年培育,学院联合柳工集团广西七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车合互联分公司等企业联合申报并获批自治区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结合地方企业资源特色,探索大型工业软件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路径。建设过程中获得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柳州市大数据发展局、柳州市科学技术局等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

柳州市职能部门、合作企业共议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方案
二、聚焦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为实现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立足广西,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广泛开展产学合作,签约和建立多家本地实习机构,包括柳工集团广西七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广西塔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共建本科\研究生联合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每年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安排高年级学生开展阶梯式的企业项目实训,短期实训在校内开展,长期实训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


校内实训
三、加强政企校多方合作,助力城市转型发展
学院聚焦交流合作,推进产业数字化技术应用。学院联合属地企业开展合作,同时教师积极引领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围绕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开展了“Web应用发布中间件开发”“ 社区多用途流媒体服务平台”的研发;紧密联系柳州工业互联网发展,研发“web应用防火墙远程移动互联智能控制软件”“面向无障碍辅助系统的异构数据分布存储与安全传输技术研发”“广西广电网络ICT承建广西电子政务外网态势感知平台”“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电子出证管理系统”等系统和平台,助力柳州市工业互联网发展。
四、赋能双创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推行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度,赋能双创教育,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近年来,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积极参与“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一等奖项150余项。


学院贯彻落实国家新工科教育建设的有关部署,不断提升工程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