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党委统战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发挥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凝聚思想共识,携手绘就最大同心圆
政治引领增强思想素质。深入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守初心 筑同心 谋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畅通交流反馈渠道,及时通报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情况,召开座谈会征求党外人士对学校“十四五”规划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建成“同心统战之家”,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外代表人士之间的联谊交友机制,为促进理解、形成共识搭建良好平台。

开展统一战线教育实践活动
聚焦学习夯实理论根基。建立党外知识分子常态化教育培训机制,坚持“点面”结合,丰富学习教育形式。编印《广西科大统战信息学习资料》52册。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参加广西统一战线网络学院学习,选送60多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提升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组织到兴安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鹿寨红色文化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学习交流,不断增进团结、凝聚共识,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牵线搭桥支持建言献策。建章立制,引导党外知识分子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参与社会服务。建成“广西留学人员建言献策基地”“柳州市留学人员建言献策基地”和“民进广西区委会咨政建言合作平台”3个建言献策平台,入选各级党委、政府统战智库专家50多名。以建言献策信息征集活动为牵引,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团结各方力量,贡献统战智慧。五年来,建言献策成果被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累计70篇,学校连续3年获评广西高校建言献策先进集体。

学校连续3年获评广西高校建言献策先进集体
强基赋能发挥统战作用。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统战团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成立留学人员联谊会,完成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换届工作。有针对性地在人大、政协、统战团体中推荐使用党外代表人士,充分发挥统战作用。16名党外代表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名民主党派人士当选各民主党派区委会委员。共选派了10多名党外人士校外挂职锻炼。

召开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换届大会
坚持汇聚各方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公共必修课,并通过“三会一课”、入学教育、形势政策课等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建好用好各类育人阵地、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有效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有形有感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加强统战文化品牌建设。坚持把“统战+文化”品牌打造作为加强思想引领、增进认知认同的重要举措,打造一系列文化品牌活动。成功举办7届统战文化进校园活动和6届校园民族文化教育活动,促进各族师生交流交融交往。开展“道中华”文创宣传活动,提升中华文化传播效能。建成“石榴籽”文化育人团队获批校级第一批和第二批“三全育人”示范团队。

开展校园民族文化教育活动
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统战理论研究和宣传成果显著
统战理论研究卓有成效。获批“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柳州市统战理论研究基地”等多个统战理论研究平台,依托平台搭建,汇聚研究力量,统战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五年来,入选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获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1篇、优秀奖2篇,获各级各类统战课题立项达60项,获广西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奖等市级以上奖项15项。举办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果展,承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柳州基础、 经验与未来研讨会。

“统战理论研究基地”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统战宣传影响力再上台阶。抓好统战宣传阵地建设,加强对党和国家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宣传,校园网和学校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统战工作新闻报道和宣传,营造良好统战氛围;发挥统战信息工作服务大局、服务决策积极作用,获各级主流媒体刊发统战工作经验6篇。经验做法《“四个注重”做好高校统战文化建设》获中央统战部《中国统一战线》杂志刊登。连续5年获评全区统战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统战工作经验做法获中央统战部《中国统一战线》杂志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