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学院始于1993年开办计算机应用专业(专科),次年开办本科专业,历经三十年的专业办学,办学规模及办学质量都已取得长足发展。学院现开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其中,软件工程专业为自治区级一流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拥有一支团结勤奋精干的管理团队,以及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任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06人,专任教师89人,其中教授5人、副高级职称39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硕士学位6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教师中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人、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1人等。
学院拥有1个省部级科研社会服务平台“广西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监测中心”、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智能计算与分布式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1个柳州市重点实验室 “柳州市大数据智能处理与安全重点实验室”,3个柳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柳州市数据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柳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促进中心”、“柳州市两化融合信息服务中心”。
学院坚持开放合作办学,秉承“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与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努力将学院建设成自治区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同时,学院与国内高水平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签署合作协议,建设涉及虚拟现实、计算机、控制、汽车、医学等领域的高水平新兴信息技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培养计算机、软件工程和虚拟现实技术创新人才的实践基地,为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提供坚实基础。
学院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专业介绍】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与应用知识,具备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及设计相应软硬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网络系统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科研部门等相关领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计算机专业人才。
2.主要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数字逻辑基础、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概论、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方法、机器学习、网络空间安全等。
3.专业特色与就业主要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信息技术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政府部门、IT行业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到中小学、中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计算机与信息类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也可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软件工程专业
1.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技术知识,掌握软件工程理论与应用知识,掌握与软件工程相关的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及设计相应软件系统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测试、运维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型应用人才。
2.主要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概论、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需求工程等。
3.专业特色与就业主要去向
本专业为广西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办学突出“以赛促学,产教融合”特色,以高素质软件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己任,秉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理念,将行业应用前沿技术通过校企合作实训项目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强。可到政府部门、IT行业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集成、测试、运维和管理工作;也可到中小学、中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软件工程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
(三)物联网工程专业
1.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能”为原则,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物联网(IOT)与计算机领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够适应物联网与信息技术快速交叉渗透及融合创新的总体发展趋势,具有解决IOT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在IOT领域从业所需的基本工程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以及持续学习与发展的综合能力,能够从事信息感知设备和传感器网络系统及其相关软硬件、智能组网与网络综合设计与应用,或者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方面的研发、设计、制造、运营、维护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主要课程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据结构、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3.专业特色与就业主要去向
本专业为学院新工科重点建设专业,学生面向应用型、复合型和多学科交叉培养,具备解决各行业“智慧”应用领域复杂实际问题的较强工程能力,可到物联网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感知设备和传感器网络系统及其相关软硬件、智能组网与网络综合设计与应用方面的工作,或作为研发环节和市场环节的纽带对物联网、信息通信企业的产品、设备及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可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方面的研发、设计、制造、运营、维护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四)新媒体技术专业(虚拟现实方向)
1.培养目标
面向虚拟现实相关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一定人文素养和美学基础,具有扎实的虚拟现实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虚拟现实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适应新兴技术产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2.主要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及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摄影与摄像技术、视觉传达设计、三维建模技术、用户界面设计、虚拟现实引擎开发技术、虚拟现实交互设计、虚拟现实产品策划等。
3.专业特色与就业主要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与媒体传播相关学科基础,尤其能够熟练掌握虚拟现实技术(包括三维建模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用户界面设计、虚拟现实产品策划、虚拟现实引擎开发技术、虚拟现实交互设计等)综合技能,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到相关研发机构、企业、院校等各行业从事虚拟现实产品方案设计、技术开发、内容创意、生产制作、营运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关专业领域进一步学习和深造。
【招生计划】
层次 |
招生专业名称 |
学制 |
招生总数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68(理工类)+ 12(物理类)=80 |
软件工程 |
四年 |
320 |
物联网工程 |
四年 |
32(理工类)+ 8(物理类)=40 |
新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方向) |
四年 |
96(理工类)+ 21(综合改革类)+33(物理类)=150 |
|
590 |
*详情请参考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2022年普通本专科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表
【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联系地址:广西柳州市东环大道268号科教大楼南404
邮政编码:545006
联系电话:0772—2684122(学院党政办)
学校招生信息网址:/z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