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导师。我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2021年,学校10名研究生导师荣获“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2018—2020年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优秀研究生导师们的风采吧。

黄永春
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博士生导师。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首批广西高校卓越学者、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广西柳州螺蛳粉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广西高校糖资源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化学工程与技术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学术带头人,生物化工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生物资源加工技术与过程强化方向的研究。
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他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重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优良的学风,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研究生培养计划,认真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和实践活动。近3年,指导的研究生发表高水平SCI或EI收录论文11篇,双核心、CSCD收录论文4篇;2名研究生学位论文获得校级优秀学位论文、1名研究生考取“双一流”高校博士研究生。

李利军
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博士生导师。广西糖资源绿色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广西理化检验联合协会名誉理事长。主要从事制糖科学与工程及新型建筑材料方向的研究。
他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为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学术及应用价值,他坚持广泛查阅中外文献,及时掌握研究领域的前沿及动态,并通过各种方式深入企业行业,了解市场的技术需求。此外,还非常重视开题报告及研究方案的设计,关注研究生论文进展情况,及时商讨并解决相关问题。他非常注重研究生论文的修改,规范学术论文写作。他在学习和业务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方面关爱学生。注重通过交流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做好引导工作。他指导过的研究生刘涛入选Clarivate2020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19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近3年,他指导的研究生发表SCI或EI收录论文8篇,核心期刊论文10篇,授权发明专利多项;3名研究生考取博士研究生。

林海涛
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纺织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柳州市第十四批拔尖人才。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学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化学工程与技术功能材料方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会委员,广西本科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蚕桑茧丝技术创新联盟”委员,“柳州市蚕桑茧丝绸技术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广西桑蚕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柳州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茧丝绸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的研发。
重视研究生的德育培养,积极引导研究生向党组织靠拢,5名研究生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关心研究生成长,帮助研究生制定人生发展规划,鼓励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国际学术交流,要求研究生在了解国情、区情和本研究领域的基础上兼具国际视野。认真指导研究生参与企业实际科研项目,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术诚信。指导的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12篇,期中SCI/中文核心期刊收录8篇;获授权专利4项;1人获校级优秀学位论文,1人被评为学校“学术之星”,1人获得学校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名研究生考取博士。

李健
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力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力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以及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对象,首批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中组部“西部之光”国内访问学者人选。学校重型车辆零部件先进设计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结构动力学、流-固耦合动力学、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移动式服务机器人机构与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他将所承担的科研课题与研究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兴趣爱好有机结合,与每位研究生共同研究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目标,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近5年来,所带领的课题组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共有5人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篇论文获评优秀学位论文,以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6篇,获授权外观专利4件,先后有3名研究生考取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团队文化已逐步形成。

孙有平
中共党员,博士,教授,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入选广西高校卓越学者、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卓越学者、广西高校优秀人才等人才计划。兼任工程机械作业装置制造质量控制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负责人、柳州市焊机协会副理事长、广西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理事。主要从事汽车轻量化材料先进成形、焊接技术、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与构件领域的研究。
担任研究生导师11年来,他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1人。他对待研究生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总结研究生培养心得,重视实验室文化传承,形成了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和谐氛围。近3年来,他指导的研究生1名获得广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2名先后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3名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篇硕士学位论文获得校优秀硕士论文,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论文6篇,教书育人成效显著。

邓朗妮
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土木工程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广西科技项目评估咨询专家、广西本科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自治区级土木建筑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柳州市BIM工程技术中心及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BIM研究中心主任、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工程管理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结构健康监测与加固修复方向的研究。
她非常重视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她指导研究生参与南宁地铁3号线5个BIM实际工程项目应用研究,鼓励研究生参加技术技能竞赛或创新创业大赛,近3年来,研究生参加比赛获得自治区荣誉3项、市级荣誉1项,2018级研究生所在的易族BIM创新创业团队被评为第三届最美科大“创业之星”。她还非常注重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组织研究生参加BIM国际交流会、BIM经理高峰论坛、全国土木工程与计算机仿真会议等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7场,2次参加华中科技大学举办工程管理前沿暑期学校与各高校研究生交流学习,3次参加Revit二次开发培训。

吴辉琴
中共党员,硕士,教授,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校“结构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先进工程材料与应用、绿色建材与应用、结构检测与加固等领域的研究。
她非常注重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传授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培养科研素质,将教书育人、实践育人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她所指导的研究生近3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SCI和EI收录4篇,中文核心期刊收录论文10篇;截止目前她已培养11届研究生,毕业研究生22人,多名研究生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她所指导的研究生,获校级优秀学位论文2篇,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2人,获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项。毕业生就业质量高,社会贡献及认可度高,所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在相关工作岗位贡献突出,成为了行业的骨干。

王家全
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创新团队负责人、广西卓越学者、柳州市拔尖人才。广西岩土灾变与生态治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柳州市岩土工程稳定控制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理事/加筋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西科技项目评估咨询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第四届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灾害防治、加筋土结构与加筋技术、地基基础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他倾心教书,潜心育人。作为校级研究生核心课程负责人,先后主持研究生教改项目多项,重视研究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研究生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他指导研究生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3篇、中文核心/CSCD论文20余篇,荣获柳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授权国家专利4项。近3年,他指导的研究生,2人获国家奖学金,4人攻读985和211大学博士学位,多人获优秀毕业研究生、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校学术之星等荣誉称号,指导的学位论文2篇获校级优秀学位论文。

林川
中共党员,博士、教授,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电计学院机器视觉与机器学习团队的负责人,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视觉认知与计算专委会委员、柳州市机器视觉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专家库第一批专家。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以及模式识别等方向的研究。
他善于激发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兴趣。他坚持召开周学术汇报会、月学术研讨会、年度学术总结会,鼓励研究生提出自己的新想法。他指导的研究生,在毕业时均能发表至少一篇SCI/EI/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论文并获得至少一件发明专利授权,多名研究生主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部分项目获得结题优秀的评价。在他指导下,2名研究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学校官网以“电气学院教授、博士近期相继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为题,报道了林川指导的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他本人作为通信作者的发表在中科院SCI一区TOP期刊的两篇论文。

张涛
博士,教授,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卓越学者,多次应邀访问香港理工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2020年获得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颁发的中青年留学人员代表人士。担任中国商业统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场统计学会大数据分会、高维数据统计分会理事,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主要从事函数型数据、高维数据、缺失数据、非-半参数模型的研究。
他坚持教书育人,先后主讲研究生5门学位课程,坚持每周开讨论班,在其指导下,近3年来,一名研究生撰写的SCI论文被收入2020年ESI高被引论文。他指导学生参加学科比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3项、区一等奖2项、区二等奖1项。他关心研究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积极帮助和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得知一名研究生生活困难无法购买电脑时,他将自己的电脑给他使用,得知其想攻读博士研究生时,他积极联系博导并写推荐信,使其顺利考上博士研究生。当研究生找工作遇到困难时,他积极联系就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