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推动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自秋季学期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全面实施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度,并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融入本科学术导师制实施过程,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学生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就业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督导等导学育人工作,且在创新创业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导师的重要作用。
一、双向选择,有效搭建育人平台
学院积极搭建师生双向选择平台,促进师生有效相互认同,最终构建以学术导师为主导、研究生辅导本科生、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的多维主体学习团队,学生在团队中归属感和获得感更强。
二、尽心尽责,开展思想引导和学业指导
自制度执行以来,各位导师主动深入学生群体,开展谈心谈话,关心学生思想进步和身心健康,帮助学生确立专业思想,合理规划学业,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和路径,引导学生践行广西科大精神,树立高远志向。
三、聚集主业,开展双创教育和学术引导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和学术引导,组建学科专业竞赛队伍,吸纳本科生进入研究室,创造条件让学生进团队、进课题、进实验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活跃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学精神和竞争能力。
四、多措并举,确保导学活动不断线
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度的执行,为学院师生搭建了良好沟通平台,激发了学院广大教师工作热情和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一段时间以来,师生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管理要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师生定期开展交流会、指导会、汇报会等多种形式活动,同时,教师还利用互联网通讯平台定期推送学习资料,随时开展互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业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学业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也切身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关爱,对学院、学校的认同感和融入感不断提高。
全员全过程理念下的本科学术导师制符合当代大学生成长和成才需求,是坚持以本为本,系统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的有益探索,也充分体现了“三全育人”的理念。学院将持续深入地推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以本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坚持把本科生学术导师制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提升“三全育人”示范学院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