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武汉大学郑俊杰教授
11月9日晚上7:30,“2022土木论建创新论坛”第一讲顺利开讲。本次报告会由武汉大学郑俊杰教授主讲,采用线上视频会议形式进行,共设文昌校区建工楼302室、406室两个会场。土建学院副院长王家全、部分教师、在校研究生参加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副院长王家全主持。
王家全副院长主持报告会
建工楼302会场
建工楼406会场
郑俊杰教授作报告
研究生和郑教授现场交流
郑俊杰教授首先从自身的求学经历入手,从“我的研究生经历”、“卓越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如何学会做人”、“如何做科研论文”、“关于博士研究生”和“寄语研究生们”6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培养研究生的经历,指出培养卓越人才所具备的素质。接着介绍了如何在研究生期间学会做科研、写论文,攻读博士研究生应具备哪些条件。最后就研究生如何度过自己的研究生生活给出了建议。报告结束后,郑教授与在场师生就研究生学习和培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并耐心解答了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最后王家全总结发言,感谢郑教授带来的精彩报告,对我们教师以及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今后努力做到“从优秀到卓越”。
第二讲:广西大学张信贵教授
11月11日下午,“2022土木论建创新论坛”第二讲在文昌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广西大学张信贵教授应邀作为此次报告会主讲人,为土建学院师生作题为“装配式基础工程新技术”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土建学院副院长王家全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在校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共同聆听了学术报告。
张信贵教授作报告
现场合影
报告中,张信贵教授向在场师生详细介绍了复杂地质环境下预制桩植入技术、新型基坑支撑结构体系、装配式柔性挡墙、新型装配式生态护坡-柔性可回收重复利用砌块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深入浅出的阐述新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范围。会后,张教授就“预制桩植入技术中的摩擦性能”系列问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亲切交流。
最后王家全在报告会总结中指出,张信贵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本次学术报告激发了大家的求知欲望,引发了同学们对装配式基础工程更深入的思考,对师生们的学习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讲:汤湘军正高级工程师
11月11日下午,“2022土木论建创新论坛”第三讲在文昌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汤湘军应邀作为此次报告会主讲人,为土建学院师生作题为“广西复杂地质条件下新型深基础技术实践探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土建学院副院长王家全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在校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共同聆听了学术报告。
正高级工程师汤湘军作报告
现场交流
汤湘军首先介绍了广西的典型地质条件,着重报告了新型地基处理及桩基础技术,包括长螺旋钻孔高压旋喷扩底桩技术应用实践、挤土式螺旋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实践、大直径潜孔锤成桩技术的应用实践、劲性复合桩技术的应用实践。汇报结束后,汤湘军与现场师生围绕工程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耐心地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
本次学术报告激发了大家的求知欲望,引发了同学们对实际工程问题更深入的思考,对后续的学习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四讲:重庆大学丁选明教授
11月14日晚,“2022土木论建创新论坛”第四讲顺利开讲。本次报告会由重庆大学丁选明教授做题为“土体内部变形透明可视化模型试验研究”的学术报告,采用线上视频会议形式进行,设文昌校区建工楼406室主会场。土建学院副院长王家全、部分教师、部分在校研究生参加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副院长王家全主持。
丁选明教授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
报告中,丁选明教授以岩石工程中产生的多种灾害为研究背景,提出了所在团队进行的透明可视化模型试验研究方法,并对其应用于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模拟、沉桩挤土效应模拟、桩基竖向受荷模拟、桩基水平受荷模拟和桥梁桩基冲刷侵蚀模拟的试验结果作了详细介绍。最后丁教授对透明可视化模型试验研究方法提出了展望。报告结束后,丁教授与在场及线上师生就岩土工程有关学术问题和研究生规划等进行了热烈交流,并耐心解答了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本次学术报告激发了大家的求知欲望,引发了同学们对岩土工程相关问题更深入的思考,对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五讲:同济大学孙利民教授
11月17日晚上7:30,“2022土木论建创新论坛”第五讲顺利开讲。本次报告会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IABSE)副主席、同济大学孙利民教授作题为“桥梁运维智能化信息化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采用线上视频会议形式进行,共设文昌校区建工楼302室、406室两个会场。土建学院院长吴辉琴、副院长王家全、部分教师、全体在校研究生参加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副院长王家全主持。
建工楼302会场
建工楼406会场
现场交流
孙利民教授从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出发,介绍了现阶段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趋势下土木工程的发展机遇;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方面作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桥梁监测中的实际应用,向我们展示了信息化工程的广阔前景;总结了AI技术目前在桥梁运维中的研究问题与需求方向。报告结束后,孙教授围绕土木工程学科与计算机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理论与现场师生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并耐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
最后王家全总结发言,感谢孙教授带来的精彩报告。此次学术报告使师生对土木工程的发展机遇、桥梁工程研究的前沿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同学们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学院师生的学术水平。
第六讲:董健苗教授
11月22日下午,“2022土木论建创新论坛”第六讲在文昌校区六教北301室顺利开讲。本次报告会由土建学院董健苗教授主讲,报告题目为“石墨烯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应用研究”。土建学院部分研究生参加此次报告会。
报告会现场
董健苗教授作报告
石墨烯是什么?从这个问题出发,董健苗教授向在场研究生们介绍了石墨烯的分类、表征、粒度以及石墨烯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的特征,对石墨烯改性水泥基材料应用到实际工程的可能性进行了科学分析。探讨了掺入石墨烯对水泥基材料的水化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并详细介绍了石墨烯的作用机理,提出了石墨烯水泥基材料系列应用的可能性。报告结束后,董健苗教授与在场研究生进行了热烈交流,并耐心解答了每位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本次学术报告拓宽了研究生的视野,引发了同学们对新型水泥基材料的深入思考,对新型建筑材料领域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同学们的学习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